15908986208
GBT18204.5-201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pdf
1范围
GB/T 18204的本部分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空调送风、空调风管以 及空调净化消毒装置各项卫生指标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测定。其他场所、居室等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 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438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T 18204.1-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
GB/T 18204.2-2014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WS 39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3空调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
3.1总则
本章规定了用培养法定性测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及其形成的沉积物、软泥等样品中 的嗜肺军团菌,其他洗浴水、温泉水、景观水等样品中的嗜肺军团菌测定可参照执行。
3.2原理
样品经培养在GVPC琼脂平板上生成典型菌落,并在BCYE琼脂平板上生长而在BCYE-CYE琼 脂平板不生长,进一步经生化实验和血清学实验鉴定确认的菌落为嗜肺军团菌。
3.3仪器和设备
3.3.1 平皿:©90mm。
3.3.2 CO?培养箱:35°C〜37°C。
3.3.3 紫外灯:波长 360 nm + 2 nmo
3.3.4滤膜过滤器。
3.3.5 滤膜:孔径 0.22 am〜0.45 fzm。
3.3.6真空泵。
3.3.7离心机。
3.3.8涡旋振荡器。
3.3.9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
3.3.10水浴箱。
3.3.11广口采样瓶:玻璃或聚乙烯材料,磨口,容积500 mL。
3.4培养基和试剂
3.4.1 GVPC琼脂平板。
3.4.2 BCYE琼脂平板。
3.4.3 BCYE-CYE琼脂平板(L-半光氨酸缺失的BCYE琼脂平板)。
3.4.4革兰氏染色液。
3.4.5马尿酸盐生化反应管。
3.4.6军团菌分型血清试剂。
3.4.7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1 mol/L]。
3.5采样
3.5.1将釆样广口瓶(3.1.11)用前灭菌。
3.5.2 每瓶中加入Na2S2O3(c = 0.1 mol/L)0.3 mL〜0.5 mL,中和样品中的氧化物。
3.5.3水样采集位置:冷却水釆样点设置在距塔壁20 cm、液面下10 cm处,冷凝水采样点设置在排水 管或冷凝水盘处。
3.5.4每个釆样点依无菌操作取水样约500 mL。
3.5.5采集的样品2 d内送达实验室,不必冷冻,但要避光和防止受热,室温下贮存不应超过15 d。
3.6检验步骤
3.6.1样品的沉淀或离心:如有杂质可静置沉淀或1 000 r/min离心1 min去除。
3.6.2样品的过滤:将经沉淀或离心的样品通过滤膜(3.1.5)过滤,取下滤膜置于15 mL灭菌水中,充分 洗脱,备用。
3.6.3样品的热处理:取1 mL洗脱样品,置50 °C水浴(3.1.10)加热30 min。
3.6.4样品的酸处理:取5 mL洗脱样品,调pH至2.2,轻轻摇匀,放置5 min。
3.6.5样品的接种:取洗脱样品(3.4.2)、热处理样品(3.4.3)及酸处理样品(3.4.4)各0.1 mL,分别接种 GVPC 平板(3.2.1)。
3.6.6样品的培养:将接种平板静置于CO?培养箱(3.1.2)中,温度为35笆〜37 °C,CO2浓度为2.5%。 无COz培养箱可釆用烛缸培养法。观察到有培养物生成时,反转平板,孵育10 d,注意保湿。
3.6.7菌落观察:军团菌生长缓慢,易被其他菌掩盖,从孵育第3 d开始每天在显微镜(3.1.9)±观察。 军团菌的菌落颜色多样,通常呈白色、灰色、蓝色或紫色,也能显深褐色、灰绿色、深红色;菌落整齐,表面 光滑,呈典型毛玻璃状,在紫外灯下,部分菌落有荧光。
3.6.8 菌落验证:从平皿上挑取2个可疑菌落,接种BCYE琼脂平板(3.2.2)和BCYE-CYE琼脂平板 (3.2.3),35 °C〜37 °C培养2 d,凡在BCYE琼脂平板上生长而在BCYE-CYE琼脂平板上不生长的则为 军团菌菌落。
3.6.9菌型确定:应进行生化培养与血清学实验确定嗜肺军团菌。生化培养:氧化酶(一/弱+ ),硝酸 盐还原(一),尿素酶(一),明胶液化( + ),水解马尿酸。血清学实验:用嗜肺军团菌诊断血清进行分型。
4空调系统新风量
本章规定了用风管法测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量,即直接在新风管上测定新风量的方法。
本章规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的测定釆用GB/T 18204.1—2013中6.2的风管法。
5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
5.1总则
本章规定了用光散射式粉尘仪测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的质量浓度,测量 范围 0.001 mg/m3~10 mg/m3 o
5.2原理
当光照射在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上时,产生散射光。在颗粒物性质一定的条件下,颗粒物的散射光 强度与其质量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散射光强度,应用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求得颗粒物质量浓度。
5.3仪器
光散射式粉尘仪:颗粒物捕集特性Da5o = 10 ftm士0.5呻,<7& = 1.5±0.1。
其中:D旬为捕集效率为50%时所对应的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缶为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
测量灵敏度:对于校正粒子,仪器计数1 CPM=0.001 mg/m3 o
测量相对误差:对于校正粒子,测量相对误差小于士10%。
测量范围:优于 0.001 mg/m3~10 mg/rt?。
仪器应内设岀厂前已标定的具有光学稳定性的自校装置。
注1 :校正粒子为平均粒径0.6 »m、几何标准偏差<?<1.25的聚苯乙烯粒子。
注2: CPM为每分钟脉冲计数值,相对浓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5.4测定步骤
5.4.1测点数量与位置
5.4.1.1每套空调系统选择3个〜5个送风口进行检测。送风口面积小于0.1 m2的设置1个检测点, 送风口面积在0.1 m2以上的设置3个检测点。
5.4.1.2风口设置1个测点的在送风口中心布置,设置3个测点的在送风口对角线四等分的3个等分 点上布点。
5.4.1.3 检测点位于送风口散流器下风方向15 cm〜20 cm处。
5.4.2检测时间与频次
5.4.2.1应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正常运转条件下进行检测。
5.4.2.2 每个测点检测3次。
5.4.3仪器操作
5.4.3.1对粉尘仪光学系统进行自校准。
5.4.3.2根据送风中PM”浓度、仪器灵敏度、仪器测定范围确定仪器测定时间。
5.4.3.3按使用说明书操作仪器。
5.5结果计算
5.5.1数据转换
对于非质量浓度的计数值,按式(1)转换为PM“质量浓度。
c =R • K( 1 )
式中:
c ——可吸入颗粒物PM”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
R——仪器计数值,单位为计数每分(CPM);
K——质量浓度转换系数,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计数每分Cmg/(m3 • CPM)]。
注: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的确定见GB/T 18204.2—2014附录B。
5.5.2送风口 PMp浓度计算
第k个送风口 PM”的质量浓度(“)按式(2)计算。
式中:
E——第丿个测点、第z次检测值;
n——测点个数。
5.5.3空调系统送风中PM】。浓度测定结果
一个系统(a)送风中PM”的测定结果(j)按该系统全部检测的送风口 PM”质量浓度(“)的算术 平均值给出。
6空调送风中细菌总数
6.1总则
本章规定了用培养法测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细菌总数。
6.2原理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采集的样品,计数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5 °C〜37 °C 38 h培养所生长 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落的总数为细菌总数。
6.3仪器和设备
6.3.1六级筛孔撞击式微生物采样器。
6.3.2高压蒸汽灭菌器。
6.3.3恒温培养箱。
6.3.4 平皿:。90 mm。
6.4 培养基
6.4.1营养琼脂培养基成分:
蛋白臉 | 10 g |
氯化钠 | 5 g |
肉膏 | 5 g |
琼脂 | 20 g |
蒸儲水 | 1 000 mL |
6.4.2制法:将蛋白腺、氯化钠、肉膏溶于蒸馅水中,校正pH值为7.2〜7.6,加入琼脂,121 °C,20 min 灭菌备用。
6.5采样
6.5.1釆样点:每套空调系统选择3个〜5个送风口进行检测,每个风口设置1个测点,一般设在送风 口下方15 cm〜20 cm、水平方向向外50 cm〜100 cm处。
6.5.2釆样环境条件:采样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15 min〜30 min以 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人员数量、温湿度与天气状况等。
6.5.3釆样方法:以无菌操作,使用撞击式微生物釆样器(6.3.1)以28.3 L/min流量釆集5 min〜 15 min。
6.6检验步骤
将釆集细菌后的营养琼脂平皿置35 °C〜37笆培养48 h,菌落计数。
6.7结果报告
6.7.1送风口细菌总数测定结果:菌落计数,记录结果并按稀释比与采气体积换算成CFU/m3 (每立方 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
6.7.2空调系统送风中细菌总数测定结果:一个空调系统送风中细菌总数的测定结果按该系统全部检 测的送风口细菌总数测定值中的最大值给出。
7空调送风中真菌总数
7.1总则
本章规定了用培养法测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真菌总数。
7.2原理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采集的样品,计数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经28 °C、5 d培养所形成的菌落 数为真菌总数。
7.3仪器和设备
见 6.3 □
7.4培养基
7.4.1沙氏琼脂培养基成分:
蛋白腺 10 g
葡萄糖 40 g
琼脂 20 g
蒸璃水 1 000 mL
7.4.2制法:将蛋白腺、葡萄糖溶于蒸馋水中,校正pH为5.5-6.0,加入琼脂,115 °C , 15 min灭菌 备用。
7.5采样
7.6检验步骤
将釆集真菌后的沙氏琼脂培养基平皿置28 °C培养5 d,逐日观察并于第5天记录结果。若真菌数 量过多可于第3天计数结果,并记录培养时间。
7.7结果报告
7.7.1送风口真菌总数测定结果:菌落计数,记录结果并按稀释比与釆气体积换算成CFU/m3 (每立方 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
7.7.2空调系统送风中真菌总数测定结果:一个空调系统送风中真菌总数的测定结果按该系统全部检 测的送风口真菌总数测定值中的最大值给出。
8空调送风中*溶血性链球菌 8.1总则
本章规定了用培养法测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8-溶血性链球菌。
8.2原理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釆集的样品,经35 °C〜37笆、24 h〜48 h培养,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的 典型菌落为8-溶血性链球菌。
8.3仪器和设备
8.4培养基 8.4.1血琼脂平板成分:
蛋白膘 氯化钠 琼脂 脱纤维羊血蒸馋水
8.4.2制法:将蛋白臉、氯化钠、肉膏加热溶化于蒸馋水中,校正pH为7.4〜7.6,加入琼脂,121 °C
20 min灭菌。待冷却至50笆左右,以无菌操作加入脱纤维羊血,摇匀倾皿。
8.5釆样
见 6.5。
8.6检验步骤 8.6.1培养方法:采样后的血琼脂平板在35 °C〜37 °C下培养24 h〜48 h。
8.6.2结果观察:培养后,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呈灰白色、表面突起、直径0.5 mm〜0.7 mm的细小菌 落,菌落透明或半透明,表面光滑有乳光;镜检为革兰氏阳性无芽抱球菌,圆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受 培养与操作条件影响链的长度在4个〜8个细胞至几十个细胞之间;菌落周围有明显的2 mm〜4 mm 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符合上述特征的菌落为阡溶血性链球菌。
8.7结果报告
8.7.1送风口方溶血性链球菌测定结果:菌落计数,记录结果并按稀释比与采气体积换算成CFU/m3 (每立方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O
8.7.2空调系统送风中溶血性链球菌测定结果:一个空调系统送风中田溶血性链球菌的测定结果按 该系统全部检测的送风口片溶血性链球菌测定值中的最大值给出。
9空调送风中嗜肺军团菌
9.1总则
本章规定了用液体冲击法测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嗜肺军团菌。
9.2原理
采用液体冲击法釆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气溶胶,样品经培养在GVPC琼脂平板上生成典 型菌落,并在BCYE琼脂平板上生长而在BCYE-CYE琼脂平板不生长,进一步经生化实验和血清学实 验鉴定确认的菌落为嗜肺军团菌。
9.3仪器和设备
9.3.1微生物气溶胶浓缩器:釆样流量>100 L/min,对于直径3.0 firn以上粒子其捕集效率>80% (或 浓缩比28)。
9.3.2液体冲击式微生物气溶胶釆样器:釆样流量7 L/min〜15 L/min,对于0.5 粒子的捕集 效率290%。
9.3.3 离心管:容积50 mLo
9.3.4 平皿:小90 mm。
9.3.5 COz 培养箱:35°C〜37°C。
9.3.6 紫外灯:波长 360 nm±2 nmo
9.3.7涡旋振荡器。
9.3.8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
9.3.9水浴箱。
9.4试剂和培养基
9.4.1釆样吸收液1——GVPC液体培养基
9.4.1.1 GVPC添加剂成分:
多粘菌素B硫酸盐 10 mg
万古霉素 0.5 mg
放线菌酮 80 mg
9.4.1.2 BCYE添加剂成分:
a-酮戊二酸 1.0 g
N-2酰胺基-2胺基乙烷磺酸(ACES) 10.0 g
氢氧化钾 2.88 g
L-半胱氨酸盐酸盐 0.4 g
焦磷酸铁 0.25 g
9.4.1.3吸收液成分:
活性炭 酵母浸出粉
GVPC添加剂
BCYE添加剂
蒸馋水
9.4.1.4制法:将活性炭、酵母浸出粉加水至1 000 mL,121 °C下高压灭菌15 min,加入GVPC添加剂
(9.4.1.1)和BCYE添加剂(9.4.1.2),分装于灭菌后的离心管(9.3.3)中备用。
9.4.2采样吸收液2——酵母提取液
9.4.2.1吸收液成分:
9.4.2.2 制法:将酵母浸出粉加水至1 000 mL, 121 °C下高压灭菌15 min,分装于灭菌后的离心管 (9.3.3)中备用。
9.4.3 盐酸氯化钾溶液[c(HCl • KCl)=0.01 mol/L]
9.4.3.1 成分:
盐酸(0.2 mol/L) 氯化钾(0.2 mol/L)
9.4.3.2制法:将上述成分混合,用1 mol/L氢氧化钠调整pH = 2.2 + 0.2,121笆下高压灭菌15 min 备用。
9.4.4 GVPC琼脂平板。
9.4.5 BCYE琼脂平板。
9.4.6 BCYE-CYE 琼脂平板。
9.4.7革兰氏染色液。
9.4.8马尿酸盐生化反应管。
9.4.9军团菌分型血清试剂。
9.5釆样
9.5.1采样点:每套空调系统选择3个〜5个送风口进行检测,每个风口设置1个测点,一般设在送风 口下方15 cm〜20 cm、水平方向向外50 cm〜100 cm处。
9.5.2将釆样吸收液1(9.4.1)20 mL倒入微生物气溶胶釆样器(9.3.2)中,然后用吸管加入矿物油 1滴〜2滴。
9.5.3将微生物气溶胶浓缩器(9.3.1)与微生物气溶胶釆样器(9.3.2)连接,按照微生物气溶胶浓缩器和 微生物气溶胶釆样器的流量要求调整主流量和浓缩流量。
9.5.4按浓缩器和采样器说明书操作,每个气溶胶样品釆集空气量1 n?〜2
9.5.5将釆样吸收液2(9.4.2)20 mL倒入微生物气溶胶釆样器(9.3.2)中,然后用吸管加入矿物油 1滴〜2滴;在相同釆样点重复9.5.3〜9.5.4步骤。
9.5.6釆集的样品不必冷冻,但要避光和防止受热,4 h内送实验室检验。
9.6检验步骤
9.6.1样品的酸处理:对采样后的吸收液1(9.4.1)和吸收液20.4.2)原液各取1 mL,分别加入盐酸氯 化钾溶液(9.4.3)充分混合,调pH至2.2,静置15 min。
9.6.2样品的接种:在酸处理后的2种样品(9.6.1)中分别加入1 mol/L氢氧化钾溶液,中和至pH为 6.9,各取悬液0.2 mL〜0.3 mL分别接种GVPC平板(9.4.4)。
9.6.3样品的培养:将接种平板静置于浓度为5%、温度为35笆〜37 °C的CO?培养箱(9.3.5)中,孵育 10 do
9.6.4菌落观察:从孵育第3天开始观察菌落。军团菌的菌落颜色多样,通常呈白色、灰色、蓝色或紫 色,也能显深褐色、灰绿色、深红色;菌落整齐,表面光滑,呈典型毛玻璃状,在紫外灯下,部分菌落有 荧光。
9.6.5 菌落验证:从平皿上挑取2个可疑菌落,接种BCYE琼脂平板(9.4.5)和BCYE-CYE琼脂平板 (9.4.6) ,35 °C〜37 °C培养2 d,凡在BCYE琼脂平板上生长而在BCYE-CYE琼脂平板不生长的则为军 团菌菌落。
9.6.6菌型确定:应进行生化培养与血清学实验确定嗜肺军团菌。生化培养:氧化酶(一/弱+ ),硝酸 盐还原(一),尿素酶(一),明胶液化( + ),水解马尿酸。血清学实验:用嗜肺军团菌诊断血清进行分型。
9.7结果报告
9.7.1釆样点测定结果:两种釆样吸收液中至少有一种吸收液培养出嗜肺军团菌,即为该釆样点嗜肺 军团菌阳性。
9.7.2 一套系统测定结果:一套系统中任意一个釆样点嗜肺军团菌检测阳性,即该空调系统送风中嗜 肺军团菌的测定结果为阳性。
10空调风管内表面积尘量
10.1总则
本章规定了用称重法测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的积尘量。
10.2原理
采集风管内表面规定面积的全部积尘,以称重方法得出风管内表面单位面积的积尘量,表示空调风 管的污染程度。
10.3设备和器材
10.3.1定量釆样机器人或手工擦拭釆样规格板:釆样机器人采样面积为50 cm2或100 cm2,釆样精度 为与标准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20%;采样规格板面积为50 cm2或100 cm2,面积误差小于5%。
10.3.2采样材料:无纺布或其他不易失重的材料。
10.3.3密封袋。
10.3.4必要的采样工具。
10.3.5 分析天平,精度0.00。1 g。
10.3.6恒温箱。
10.3.7干燥器。
10.4采样
10.4.1采样点数量:机器人采样每套空调系统至少选择3个釆样点,手工擦拭釆样每套空调系统至少 选择6个采样点。
10.4.2采样点布置:机器人采样在每套空调系统的风管(如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中选择3个代表 性釆样断面,每个断面设置1个采样点。手工擦拭采样在每套空调系统的风管中选择2个代表性采样 断面,每个断面在风管的上面、底面和侧面各设置1个采样点;如确实无法在风管中采样,可抽取该套系 统全部送风口的3%〜5%且不少于3个作为釆样点。
10.4.3风管开孔:在风管釆样时将维修孔、清洁孔打开或现场开孔,在送风口釆样时将风口拆下。
10.4.4采样:使用定量釆样机器人或手工法(10.3.1)在确定的位置、规定的面积内釆集风管表面全部 积尘,表面积尘较多时用刮拭法采样,积尘较少不适宜刮拭法时用擦拭法釆样,并将积尘样品完好带出 风管。
10.4.5影像资料的制备:用机器人对每个采样点所代表的风管区域内表面情况进行录像,并将其制作 成录像带或光盘等影像资料。
10.5检验步骤
10.5.1将釆样材料(10.3.2)放在105笆恒温箱(10.3.6)内干燥2 h后放入干燥器(10.3.7)内冷却4 h, 或直接放入干燥器(10.3.7)中存放24 h后,放入密封袋(10.3.3)用天平(10.3.5)称量出初重。
10.5.2将釆样后的积尘样品进行编号,并放回原密封袋中保管,送实验室。
10.5.3将样品按10.4.1处理、称量,得出终质重。
10.5.4各采样点的积尘样品终质重与初质重之差为各釆样点的积尘质量。
10.6结果计算
10.6.1采样点积尘量:根据每个釆样点积尘质量和釆样面积换算成每平方米风管内表面的积尘量。
10.6.2风管污染程度:取各个釆样点积尘量的平均值为风管污染程度的测定结果,以g/m"每平方米 风管内表面积尘的质量)表示。
11空调风管内表面微生物
11.1 总则
本章规定了用培养法测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的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
11.2原理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采集的样品,计数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5 °C〜37 °C .48 h培养所 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落的总数为细菌总数;计数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经28 °C、5天 培养所形成的菌落数为真菌总数。
11.3仪器和设备
11.3.1定量采样机器人或采样规格板:釆样机器人釆样面积为50 cm2或100 cm2,采样精度为与标准 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20% ;釆样规格板面积为25 cm\
11.3.2高压蒸汽灭菌器。
11.3.3恒温培养箱。
11.3.4 平皿:^90 mmo
11.4培养基和试剂
11.4.1营养琼脂培养基:成分与制法见6.4。
10
11.4.2沙氏琼脂培养基:成分与制法见7.4。
11.4.3 Tween-80(95 = 0.01 %) „ 11.5采样
11.5.1釆样点数量:见10.4.1。
11.5.2釆样点布置:见10.4.2。
11.5.3釆样:使用定量釆样机器人或人工法(11.3.1)在确定的位置、规定的面积内釆样,表面积尘较多 时用刮拭法采样,积尘较少不适宜刮拭法时用擦拭法釆样。整个采样过程应无菌操作。为避免人工釆 样对采样环境的影响,宜采用机器人釆样。
11.6检验步骤
11.6.1刮拭法釆集的样品:将釆集的积尘样品无菌操作称取1 g,加入到Tween-80水溶液(11.4.3)中, 做10倍梯级稀释,取适宜稀释度1 mL倾注法接种平皿。
11.6.2擦拭法釆集的样品:将擦拭物无菌操作加入到Tween-80水溶液(11.4.3)中,做10倍梯级稀释, 取适宜稀释度1mL倾注法接种平皿。
11.6.3培养与计数:分别见6.6和7.6。
11.7结果报告
11.7.1风管表面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测定结果:菌落计数,记录结果并按稀释比换算成CFU/25 cm2 (每25平方厘米风管表面菌落形成单位)。
11.7.2空调系统风管表面微生物测定结果:一个空调系统风管表面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的测定结果分 别按该系统全部检测的风管表面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测定值中的最大值给出。
12空调系统净化消毒装置
12.1总则
本章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净化消毒装置卫生安全性和功能性指标的测定方法。
12.2臭氧
空调系统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释放的臭氧浓度的测定釆用GB/T 15438中的紫外光度法或 GB/T 18204.2-2014中的11.2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12.3紫外线
空调系统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紫外线泄露强度的测定采用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
12.4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空调系统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释放的TVOC浓度的测定釆用GB/T 18883-2002附录C中的热解 析/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12.5可吸入颗粒物PM10
空调系统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释放的PM”浓度的测定釆用GB/T 18204.2—2014中5.2光散射法。
11
12.6装置阻力
用静压法测定集中空调系统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阻力。
12.6.1原理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在空气动力学实验风洞(实验室模拟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状况)或在实际安装的现 场条件下,分别测定装置入口处空气的静压(F.)和出口处空气的静压(PQ,通过计算得出装置阻力。
12.6.2仪器和设备
12.6.2.1标准皮托管:系数0.99士0.01。
12.6.2.2倾斜式微压计或数字式微压计:最小读数W1 Pa。
12.6.3测定步骤
12.6.3.1仪器连接:将皮托管的静压出口与微压计负压端连接,微压计正压端与大气连通。
12.6.3.2测定条件:实验室测定时,根据净化消毒装置的不同功能(风口净化、风管净化、机组净化),将 空气动力学实验风洞的风量分别调整为装置断面通过风速为高、中、低三种条件;在现场测定时,空调系 统正常运行条件。
12.6.3.3静压的测定:将皮托管插入风管内,皮托管的全压测孔朝向气流方向,读出静压值。
12.6.4结果计算
将装置前后静压测定值代入式(3)可得出装置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阻力(AP)O△P = P si — P so — £ AA( 3 )
式中:
Ps,——装置前测定断面空气平均静压,单位为帕(Pa);
Psa——装置后测定断面空气平均静压,单位为帕(Pa);
SAA——装置前测定断面到装置入口及装置出口到后测定断面的管道阻力之和,单位为帕(Pa)。
12.7颗粒物净化效率
12.7.1原理
在空气动力学实验风洞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段发生一定浓度的单分散相颗粒物条件下,或在实 际安装的现场条件下,使用光散射法分别测定装置入口和出口处管道空气中PM”颗粒物浓度,通过计 算得出装置的颗粒物一次净化效率。
12.7.2仪器和设备
12.7.2.1空气动力学实验风洞:
风速范围 | 1 m/s〜8 m/s; |
风速稳定性 | ±10%设定值。 |
12.7.2.2标准粒子发生器: | |
颗粒物粒径范围 | 0.5 /im〜8 卩m; |
粒径几何标准差 | <1.1; |
颗粒物浓度范围 | 0.5 mg/m3〜1.5 mg/m3 |
浓度稳定性 | ±10% o |
12.7.2.3光散射粉尘仪:见5.3。
12.7.3测定步骤
12.7.3.1风速条件:实验室测定时,按12.6.3.2的要求调整实验风洞(12.7.2.1)的风量;现场测定时,空 调系统正常运行条件。
12.7.3.2粒子条件:实验室测定时,利用标准粒子发生器(12.7.2.2)在0.5 fzm~8 fun范围内发生5种 代表性粒径的单分散相标准粒子,发生粒子的浓度在3倍〜10倍标准值范围内;现场测定时,为现场环 境空气中的PM”颗粒物。
12.7.3.3检测点: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上下游的实验风洞检测断面中心各设置1个检测点,在现场测 定时净化装置上下游的风管检测断面各设置3个〜5个检测点。
12.7.3.4检测时保证颗粒物等动力采样条件。
12.7.3.5使用两台光散射粉尘仪测定浓度时,两台仪器的型号和性能应相同。
12.7.3.6仪器稳定后读数,每个点测定3次。
12.7.3.7按使用说明书操作光散射粉尘仪。
12.7.4结果计算
12.7.4.1现场评价
检测断面平均浓度:按式(4)分别计算空气净化消毒装置上下游检测断面PM”质量浓度j和队。
式中:
C, ——1 = 1或2,分别为上下游PM,。平均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rng/m3); m 检测断面上的测点数,zn = 3〜5;
n ——每个测点的测定次数5 = 3;
j ——第j个测点第&次测定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o
PM】。一次通过净化效率卩按式(5)计算。7 = C1 ~ - X 100%( 5 )c 1
12.7.4.2实验室评价
检测断面平均浓度:按式(6)分别计算空气净化消毒装置上下游检测断面某一粒径粒子的质量浓度
和 cd2 Of =丄京c办(6 )72 k = 1
式中:
瞞——,=1或2,分别为上下游粒径为疽的粒子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n ——每个测点的测定次数顶=3;
cdk——第左次测定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n?)。
粒径为d的粒子一次通过净化效率衍按式(7)计算。^=C^~—X100%(7)c d\
PM]。颗粒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化Me按式(8)计算。p£官 PMio (』)X 卩(#)]— p( 8 )ECPM1O(』)]d = 1
式中:
^PMlo PM”颗粒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
Cpm.c 环境中PM10粒度分布,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伸)—净化装置分级效率回归方程对应的函数值,% ;
d 粒子粒径,d = 1 *m,2 /im,…,?;
P ——PM”颗粒物粒径范围。
12.8微生物净化效率
用培养法测定集中空调系统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微生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或消毒效果。
12.8.1原理
通过测定一定状态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后的变化来计算净化或消毒效率,
从而评价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净化消毒效果。
12.8.2仪器和材料
12.8.2.1试验菌:空气中的自然菌,菌量500 CFU/n?〜2 500 CFU/m3 o
12.8.2.2采样器: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釆样器。
12.8.2.3 磷酸盐缓冲液(c = 0.03 mol/L):PH7.2o
12.8.2.4营养琼脂培养基:成分与制法见6.4。
12.8.2.5温度计。
12.8.2.6湿度计。
12.8.3检验步骤
12.8.3.1 风速条件:见 12.7.3.1。
12.8.3.2釆样点: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后的中间位置各设置1个采样点。
12.8.3.3分别将两台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釆样器置于前后采样点,开启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待运行稳
定后,同时釆集装置前后的空气,流量为28.3 L/min,采样时间为5 min〜15 min。
12.8.3.4采样结束后,将平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同时将同批次试验用培养基置培养箱中培养作为阴
性对照,培养温度35 °C〜37 °C, 48 h记录结果。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12.8.3.5 重复釆样3次。
12.8.4结果报告
净化效率或消除率:按式(9)计算。C=W°~W1 X 100%( 9 )Wo
式中:
C——微生物净化效率或消除率,%;
——装置前段样本平均菌落数,单位为每立方米菌落形成单位(CFU/m3);
Wi——-装置后段样本平均菌落数,单位为每立方米菌落形成单位(CFU/m3)o
12.9冷却水中微生物净化效率
集中空调系统冷却水净化消毒装置微生物净化效率的测定釆用WS 394规定的方法
15908986208